万家基金巨资遭挪用暴露风险
据新华网报道:
8月13日业内传出消息称,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发行的名为“万家共赢景泰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理财产品资金遭第三方挪用,涉及金额高达8亿元。部分资金则到了另一家基金子公司金元百利的项目上。
万家共赢相关负责人14日向记者表示,该计划按照资产管理人与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协议,投资于与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有个人房贷业务合作关系的开发商的部分售房受益权。然而景泰基金在资产管理人和投资顾问均不知情的情形下违反合伙协议,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万家共赢方面于6月20日向公安部门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对于涉及案件的两只资管计划,万家共赢方面表示,目前已经有效控制相关资产,能够保障投资人本息安全,资产管理人将全力维护资产委托人的权益,确保资产管理计划按期或提前兑付。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
8月13日下午,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被曝旗下产品有8亿元资金遭到第三方恶意挪用。随后,另一家同在上海的金元惠理基金子公司上海金元百利资产管理公司也牵涉其中。之后,万家基金紧急行动后,目前被挪用的8亿元资金已经追回1亿元,另外7亿元在银行冻结,实现保全,但存在权属问题,还需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经查,遭遇挪用的8亿元资金有5.9亿元出现在金元百利公司一只产品的账户上,另外2亿元被用于偿还深圳中行的一个到期理财项目。金元百利的这只产品的合作方是深圳吾思基金,一家专注于地产项目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这家机构与深圳景泰的实际控制人同为李志刚。
万家共赢公司某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这件事情出乎意料,不一定每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都有这个问题,今年信托行业也有不少问题,金融行业对于此类事件应该是事前防范,事后补救,只要相关工作做到位,发生风险的概率就会低”。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
13日,市场爆出万家基金旗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一只总额近10亿元的有限合伙理财产品遭遇第三方恶意挪用。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此案,并进入侦查程序,深圳景泰的相关人员被控制。
据介绍,这款名为“万家共赢景泰基金一号至四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理财产品,原本用来投资于与中国银行云南分行合作的部分售房受益权。然而今年6月20日,合作公司深圳景泰在资产管理人和投资顾问均不知情的情形下,违反合伙协议,擅自变更景泰一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经查,遭遇挪用的8亿元资金中有近6亿元出现在另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金元惠理旗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金元百利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元百利)一只产品的账户上,另外2亿元被用于偿还深圳中行的一个到期理财项目。
金元百利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完全不了解深圳吾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合作内容。公司也已及时向证券监管机构、上海市金融办等机构进行报告,同时请求监管机构协调各方尽快解决该事件。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万家基金旗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现其发行的一只有限合伙理财产品遭第三方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擅自挪用,其中5.9亿元进入了“吾思项目”的管理合伙人“深圳吾思十八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的账户上。
“吾思项目”是去年公募基金金元惠理的子公司金元百利与深圳吾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金元惠理吾思基金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项目共募集资金4.92亿元,第一期于2013年8月13日成立。投向云南丰华鸿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昆明市官渡区西部的宝华寺城中村改造项目。
对于被挪用的5.9亿元资金的归属问题,两家基金子公司各执一词。目前万家共赢方面承诺会对相关产品还本付息,金元百利称,会尽最大努力追回资产以及推动投资项目重新启动,但不承诺本息兑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万家共赢)旗下产品8亿资金不翼而飞,6亿元出现在金元百利资产管理公司(下称金元百利)的金元惠理吾思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系列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城中村改造资管计划)的账户,2亿元被用于偿还中国银行深圳上步支行的一个到期理财项目。
资料显示,金元百利于去年8月发行该产品,募集资金用于认购深圳吾思十八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份额,由吾思十八期通过中国银行深圳上步支行向融资人云南丰华鸿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资金用于丰华鸿业位于昆明市官渡区西部的宝华寺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
此次资金挪用事件的另外一个谜团是,这么庞大的8亿资金是如何从账户上划走的? 对此,深圳某基金子说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万家共赢的资管产品很像是来接盘金元百利吾思资产管理计划。”
大成基金理财产品内地、香港频“惹眼”
据新华网报道:
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日前宣布,将会结束大成中证香港中资民企ETF及大成中证香港中资央企ETF这两只在香港上市的ETF。
据悉,上述两只基金都成立于2010年12月,且均投资在港上市中资股。然而,基金成立后,成交量一直稀疏,基金价格自2011年年中后一直未能恢复至发行时水平。根据两只ETF的信托契据规定,若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少于1亿港元,基金经理可按其绝对酌情权终止相关基金。
8月5日,两只ETF的资产净值都远低于1亿港元,大成香港中资民企ETF的资产净值为315.7万港元,而大成香港中资央企则为384.4万港元。因此,大成国际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考虑及董事会决议,决定终止以上两只基金,基金最后交易日为2014年9月16日,并会在9月23日派发最后一次分红股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针对旗下两只在港上市的ETF基金退市一事,大成基金子公司大成国际资产近日作出回应称,旗下的两只ETF基金并非遭遇清盘,而是自愿申请退市。
大成国际资产表示,这次退市,主要是综合考虑到大成基金在香港的中长远业务发展方向及重心,香港市场状况包括非RQFII的ETF产品的周期性,以及投资者权益的保障等因素,经审慎决策而作出的决定。目前大成国际旗下其他已在香港发行的公募产品一切运作正常。
公司进一步表示,有别于内地市场,香港作为国际成熟市场,公募基金产品终止交易并不罕见。此前已经有不少跨国及跨境金融机构因为不同原因及考虑而宣布关闭旗下的ETF,甚至退出香港的ETF市场。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近日,大成理财21天发起式基金的转型公告引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短期理财基金修改运作周期已不新鲜,但终止发起式合同还是头一遭。
大成基金表示,“短期理财这类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流动管理工具,产品的生命力在于收益稳定、流动性强、申赎渠道便利、客户使用模式友好,与发起式基金的功能并不完全吻合,所以我们取消了发起式模式。”
另外,该基金虽然将其发起式属性去掉,但仍保留成普通短期理财基金,并将投资周期由21天改为一个月,转型后的基金名称更改为大成月月盈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
据理财周报报道:
中报显示,大成基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216万元,而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下滑28.21%。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规模排名中,大成大幅度下滑,以644.13亿元屈居行业第17位,而此前大成则一直在前十之列。
事实上,大成自2012年底规模首次接近1000亿元之后便开始逐渐走下坡路,970.25;694.19;719.59;757.24;818.08;589.28,每个季度都在不断地努力,却依旧没能继续回到状态。
规模的不断下滑或许应该归结为其今年上半年的低迷业绩,今年上半年,大成旗下60基金(A、B类分开计算)中有20只取得负收益,大成蓝筹稳健和大成财富管理2020领跌,分别下跌10.97%和9.37%,大成核心、大成深证成长40ETF及其联接基金、大成新锐产业、大成创新成长、大成中证100ETF跌幅也均超过6%。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