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不过,从生产角度看,我国农业生产极其薄弱,广大农村还有4000万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6000万留守儿童;工业经济规模虽然庞大,但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缺乏创造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中只有46%,远低于美国80%的占比,也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
姚景源说,从需求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由于对世界经济依赖度过高,导致发达国家一生病,中国经济就受影响;大量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少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一些行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非但没有缓解,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势头。此外,消费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且多年来来,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当前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姚景源说,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大量物质资源投入,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已经显现,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姚景源指出,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转方式、调结构的重担交给市场,让市场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力量、绝对力量,经济转型才能获得根本的、强大的动力。
“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角是企业。”姚景源说,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减少政府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干预,特别是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避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中国经济网